族范
凡林子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內外有別,尊幼有序,禮義廉恥,兼修四維。士農工商,各守一業。氣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儉,學必勤,動必端,言必謹。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鄉裏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毋富而驕,毋貧而濫,毋信婦言傷骨肉,毋言人過長薄風,毋忌嫉賢能,傷人害物;毋出入公府,營私召怨。毋奸盜譎詐,飲博斗訟,毋滿盈不戒,妙微不謹;毋壞名喪節,災己辱先。善者嘉之,貧難、死喪、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勸誨之,不改、與眾棄之。不許入祠,以共綿詩禮仁厚之澤。敬之、戒之,毋忽!
—— 明·太子太保刑部尚書林俊撰
家訓
(一)國法當守
法乃冶國本,紀為立身準則。吾林氏族人.當守法紀。守法剮身行自由,違法當受處罰。凡一切規矩,都從國法中來。臺法則據理力爭,不法須自行認借.不可逾之、違之、犯之。常學法,做個合格公民。
(二)家規當尊
家有法度,代有設施。為吾子孫,奉親孝事長悌,和妯娌,愛子孫。敘天倫之理.盡尊卑之分,上行下效,理勢必然。更戒嗜酒、戒浮賭、戒爭訟、戒竊盜。不以惡凌善,不以強恃弱.勿以大壓。乙愿黄圬,莫以權奪理,莫無理取鬧。為正人君子,家規當遵。
(三)師尊當敬
人非生而能慧,學則可以醫愚。學能明理,明理以致用。非學無以廣才.非思無以研精。學必尊師。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又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為吾子孫,虛懷若谷,尊師重道,學必有成。
(四)交友當正
人生皆有急難之時,友朋之間相互周濟,誠為樂事,此交友廣則成事易也。然處世貴在知人。知己朋友,則可藉以輔吾仁,矯吾失,薰吾德,正吾行。如他山之石,互相切磋.勵我以道義,博羲以學問.此所謂益友也。茍不擇其人,則惟導惡習.趨下流.意氣用事,驕奢相攀,足以危身破家,此所謂損友也。更有言貌稱真心似蛇蝎者,不可不防.當慎之遠之。放謂交友當正也。
(五)處世當明
人居社會,關系紛繁,待人接物,處世分叫。器量大,操守璃見識遠,謀慮長,是非辨.大小分,行事必審其當否。聽人說是非.莫輕信,亦莫輕答。諾則必行。處鄉鄰以敦厚謙和為心,若有緩急,自當量力助之,不可存求報之心。此謂處世如胸中涇渭,自當分明。
(六)業當勤儉
士農工商,均為常業,不論何門,都應各安其分,惟勤是務,不起妄想。讀勤者智足,藝勤者技良,耕勤者糧豐,商勤者財富。選行,必專一行,當守一行之道德。勤能創業。儉可守家,當量其所入度其所出,未可浪費。儉以養德.清心寡欲則無不足。為吾子孫,勤儉當勉。
(七)族誼當敦
吾族大而枝繁葉茂,不能無智愚、賢與不肖之輩,且念皆祖宗一脈所承,未教不可視為愚.不可棄之于不教。不可因爭吵而失大義,因小事而鬧成大事。若事雖大而情可諒,法可伸,理可容者,須寬宏以待而處之,所謂君子有容人之量,可令其改過自新,奮發自勉,曲成其美。凡有族人來往,不論遠近,當一體相待,不可因親疏而簡慢之。須相敬相愛,急難相恤,斯無愧于敦本追源之念。
(八)嫁娶當慎
兒嫁娶之札,人生大事。父母應尊重子女權利,教其擇良善之家,禮讓之門。勿貪富配愚.嫌貧棄哲,以貌取人。子女亦不可專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當慎重而行。并力求簡樸,不可鋪張。
(九)教子有方
凡教子者,須擇嚴師以訓導之.尋良友以切磋之;束其心志,專心讀書為上,勿放蕩偷閑,莫巧言欺之,勿以善小而使其不為,惡小而使其為之。為父母者自甘模范,并勤于引導施教,善于啟迪開智,聽其善言,觀其普行,使知其所信。
(十)公物當愛
凡族人共有之物,皆可用之,皆當愛之。村道橋梁、水池路樹,常須修茸;祠堂學校、公路電信.應加保護;環境衛生,事關身體健康,更是首要。誰人破壞,賠償在所難免,懲罰在所必用。凡吾族人.理當互相監督。
(十一)祭祀當誠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無祖宗,身從何出?須常懷先祖稼穡之艱,創業之難。尊祖敬宗,人之常情。節時佳日,緬懷祭祀,其心當誠。鴉尚反哺,羊能跪乳,況人之不如乎?為吾子孫,須常記之。
(十二)寶藏譜牒
譜牒者,所記祖宗之功德也,傳干萬附源流。世人視金為寶,殊不知譜牒尤為至寶。國家以史為重,緘之金匱,子孫以譜為貴,藏于家廟。為子孫者,應代續族譜,記當世族人之功德,以承接先祖真脈之傳,啟迪子孫后代,何其貴也。此譜牒所當寶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