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海圖書館“尋根”——作為全球收藏中文家譜原件數量最多的機構,上海圖書館自1996年底開設全國第一家家譜閱覽室將所有家譜資料向讀者免費開放以來,接待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華人華僑絡繹不絕。上海圖書館館方21日宣布,精選500種家譜全文率先上向互聯網開放,讀者將可突破地域時空限制,在線查閱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據悉,成批將整部家譜放上網絡互聯網零門檻供讀者查閱,這在我國公共圖書館系統中尚屬首次。
1996年底,上圖開設全國首家家譜閱覽室時已有1.1萬種家譜,經過多年收集整理,目前上圖館藏家譜數目已有3萬多種。2003年,上圖家譜數據庫上線,在互聯網上提供家譜查詢,在家譜閱覽室提供全文閱覽。如今,首批500種家譜全文上網,實現了家譜資料對外開放的又一次進步!皥D書館不僅要妥善地保存這些寶貴的家譜資料,更要促進其利用。除了學術研究價值外,家譜還為普通民眾提供尋根問祖的途徑。鑒于家譜數字服務的需求呈逐年增長趨勢,讀者分布于五湖四海,而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為藏以致用,我們首批精選500種家譜供讀者在線閱覽全文,未來將逐步在互聯網上開放家譜全文閱覽,直至開放所有家譜資源!鄙虾D書館副館長周德明介紹。
上圖歷史文獻中心副研究員顧燕介紹,首批500種家譜的挑選原則從姓氏分布來說,既包括百家姓中常見姓氏如王氏、李氏、張氏等,同時兼顧稀有姓氏如羊氏、陽氏、水氏、須氏等;從地域分布來說各地均有,南方北方兼顧;盡量挑選相對完整的家譜;盡量收錄較早期的版本,如清朝康雍乾時期的家譜;除漢族外,精選少數民族家譜如愛新覺羅氏等;兼顧特色家譜、名人家譜,如“船王”包玉剛家譜、錢鍾書父子家譜等。下一步,上圖還將精選1000種家譜向互聯網開放。此外,相關家譜研究成果也將逐步上網,如《中國家譜總目》,這是迄今中國家譜收錄最多的聯合目錄,又如《中國家譜資料選編》能,為全球華人尋根提供路徑。
為方便讀者和研究者更深入地利用館藏家譜資源,從家譜蘊含的海量人文社科信息中擷取所需信息,上海圖書館的技術團隊還和家譜專家合作于今年3月開發完成家譜知識庫原型系統,以“時間軸”、“地圖”等可視化的方式為研究者和普通讀者提供可交互的數據展示,提供可見即可得地展示某一姓氏在某一地理空間范圍內的分布情況。依據該系統,以文化名人胡適所出的《上川明經胡氏宗譜》為例,該族自五代后唐至清末民初的家族遷徙路線圖以及胡適一支所屬的42代世系表能清晰展現。
據介紹,上圖收集家譜的主要途徑包括向民間征集購買1949年以前刊印的舊家譜,而1949年后編修尤其是近十年編修的家譜,則以民間捐贈為主。上海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外公一家,是無錫有名的王家,家譜也收藏在上海圖書館中。前不久,曹可凡出版新作《蠡園驚夢》,講述從曾外祖父王堯臣來上海灘打拼開始的百年家族史,故事的起點正是在上圖家譜庫中找到的王家家譜!凹易V在古籍中是較為大眾化的資料,出于對上圖家譜收藏的信任,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市民將自己的家譜寄送過來,我們也義不容辭地應該將這些資源回饋給大眾!鄙蠄D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陳建華說,上圖不僅希望成為中國家譜的資源中心、研究中心,更應成為中國家譜的服務中心。
家譜上網是上海圖書館擁抱“互聯網+”浪潮的一個縮影。4月起,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圖書查詢功能在微信和支付寶平臺陸續上線,不足一月已有超過11萬市民使用該功能。在5月25日起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之際,上圖對支付寶、微信兩大平臺的服務功能進行整合升級,將推出圖書館城市服務微站和市民數字閱讀網站微閱讀頻道。通過支付寶城市服務平臺的圖書館微站,讀者可自行“查書——借書——續借——還書”,還可通過微站查詢、預定圖書館的講座、展覽和活動。微閱讀頻道將每周更新7本由館員推薦的優質電子書,并結合熱點圖書內容舉辦閱讀分享、線上讀書會、線下實踐等互動活動。此外,“宣傳周”期間,上圖還將推出首批1000把公益傘出借服務,讀者可憑證借傘。未來,這一服務有望推廣到各區縣圖書館。(記者 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