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古鎮
林邦彥
五龍結珠,雙龍拜相,浙南陶山,天下七十二福地。陶山鎮位于瑞安市區西北15.1公里,陶山鎮東鄰瑞安市區;南臨瑞安南市區和馬嶼鎮、西接湖嶺鎮,北與福泉林場、甌海區相連;
南朝齊梁時,政治家、藥物學家和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在寺山、福泉山隱居,從事煉丹、研究中草藥,進行著述,后人為紀念陶弘景,稱寺山為陶山。
陶山鎮歷史悠久,陶山為飛云江沿岸古聚落群之一,始建于晉時,陶山因地扼金潮港、飛云江和瑞安、平陽至永嘉(今甌海區)西線古道要津,是飛云江北部主要的水陸交通干道,而成為農村主要的商貿集鎮。在寺山西南依飛云江建有陶山埠,陶山埠建有西店,從西店(古地名)往東直達市底(陶山集市、古地名,陶山鎮河南村的一個自然村),兩傍商店鱗次節比。據說西店清末時燒毀,陶山埠重建時遷往寺山西北河西橋西首(河西橋在花園底村西南,不是現在花園底村西北的河西橋)。建于南宋的鎮中心八卦橋,為古道的重要橋梁,至今保存完好。
鎮域明嘉靖時為屬集善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十四、三十五都。民國時期為北區區署,下屬陶山、豐和、白云18鄉;1949年至1992年為陶山區區公所,下設陶峰、豐和、浦西、碧山、桐溪、潘岱六鄉;1992年撤區并鄉,為陶山鎮(陶峰、豐和)、碧山鎮(碧山)、桐浦鄉(浦西、桐溪)。2011年行政區域調整時荊谷鄉并入陶山鎮。
境內丘陵、小盆地和飛云江河谷平原錯綜相間,全鎮有耕地30000多畝,主要種植水稻、薯番;經濟作物有姜黃、花生、黃豆、甘蔗,特別是陶山白皮果蔗,質松汁甜名聞遐邇,也是姜黃(學名溫郁金)的重要生產基地。
鎮域內有銅打的嶺(桐嶺)、金絲的橋(金絲橋)、銀絲的路(銀絲路)、銅錢(方言讀田)埠、桃花墻(桃花垟)、萬畝花園和御鳳樓。
鎮北有福泉森林公園、桐溪風景名勝區和道教圣地白巖山,林木茂密,風景優雅。1937年,抗戰期間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此開展革命斗爭,曾率游擊隊駐扎在福泉寺,現在福泉寺屏壁上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集中全民族宏偉力量,打倒我們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賣國賊、漢奸!钡葮苏Z,即劉英手筆。當然這不是原件,原件存放于市文物館。革命的艱難由此可見。福泉寺不僅僅是道教圣地,還是革命圣地。